亲情没有合约书,一家人就是要赖在一起
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(点击标题下方“少年商学院”关注)第723次分享,作者是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李坤珊,原文刊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;我们已与之联系授权。
▋别再问孩子“比较爱妈妈,还是爸爸”
许多父母喜欢问孩子:“你比较爱妈妈?还是爸爸?”而孩子也总是侧着头,笑着但不解地回答:“我爱妈妈,也爱爸爸!“对幼儿来说,爸爸不能取代妈妈,妈妈也不能代替爸爸,问他比较爱谁是个傻问题!
我是一名老师。每年父亲节或母亲节时,请班上的小朋友画卡片给爸爸或妈妈,就算我说的很清楚:“请画妈妈(或爸爸)。”他们仍是说:“我要画全家人和我们的小狗。”对孩子来说,“家”指的是那里头的每一个成员。画爸爸,不能不画妈妈,更不能不画自己。有了自己,那哥哥和妹妹更是少不了。
“家”对幼儿来说,每个人都在一起,是理所当然的。少了谁,那就不是家,而且谁也不能替代谁,这就是他们对“亲情”的定义。所以当孩子看见周遭、或是他自己必须面对家人分开时,这与他们的理解相冲突,不解和困惑是必然的反应。
▋亲情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
“亲情”没有合约书,它不是公式化的爱,而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。“妈妈和我”,不同于“爸爸和我”;“我什么时候最想找妈妈”和“我什么时候最想找爸爸”,也不会是一样的。
那天,班上三岁的小迪,不小心尿湿裤子,躲在教室的厕所里,哭着找爸爸。他说:“我要爸爸来帮我、救我!”只要他与其他小朋友有冲突,他也会说类似的话:“我要找我的爸爸。”很显然的,爸爸是他的安全保垒。
一般来说,在家庭的分工里,妈妈常常是幼儿生活起居的照顾者,所以幼儿总想要妈妈陪他吃饭、睡觉、安慰他,妈妈成了孩子的“安全保垒”。那爸爸呢?一旦不需要那么细致的生活照顾,做爸爸的,似乎就成了孩子的大玩偶与“最佳玩伴”。
仔细听听小小孩跟爸爸一起念书、说话、散步、和玩游戏的声音,你或许不能理解:为什么那一大一小,总是那么“吵”啊,动不动就跑过来追过去,令人发昏。孩子的爸,不知道为什么,就是能那么轻易的回到小小孩的世界,跟他们一起欢笑,一起无厘头。
所以在刻板印象上,一遇到委屈,孩子总想找安全保垒妈妈;一想欢乐,肯定缠着最佳玩伴爸爸不放。但那样的刻板印象,并不是固定的!每一个幼儿,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不仅各不相同,也无法互相取代。爸爸或妈妈与个别孩子之间独特的互动模式,只有靠自己去经营、培养。这是妈妈和爸爸的个别功课,谁也无法帮谁做。
▋爸爸的角色,妈妈无法取代
在大人的世界里,不把自己和他人做个比较,好像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。小小孩却不一样,他们对分析比较不在行,但非常擅长从他人和自己的互动里,感受到不同的喜爱、厌烦、烦恼和反应模式,建立自己和每个人之间的特殊连结,无可分离。
直到现在,十四岁的宁宁只要一看到《月亮晚安》的封面,就会瞇着眼睛笑说:“我记得里面的大兔子和小兔子,爸爸以前常念这本书给我听。”而这个记忆,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。时间会过去,但记忆会长存心中,永不褪色。爸爸在宁宁生命里所搭建的爱和互动,让宁宁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刻,都能与爸爸手牵手一起回到那记忆,回到一个大男人把小宁宁拥在怀里的每一天、每一晚……
台湾友人的老板很慷慨,常在下班后请他们几个人去唱歌吃饭。而他们都有家,家中都有孩子。我常在想:“他们的孩子,一定常常在等着爸爸回家。”或者,那些孩子早已习惯爸爸很晚才回家,所以爸爸在不在家,也就无所谓了!
爸爸的角色,是妈妈无法取代的。少了与爸爸共处欢乐,也是个缺憾,那是再多玩具也弥补不了的。虽然那缺憾不至于让孩子长不好,但要是没有那缺憾,孩子会长得更好,不是吗?这个道理虽已有不少研究证实,但其实不用那些研究报告,只要看你宝贝孩子脸上的笑容,答案就很明显了。
▋爱,就是要“赖”在一起
一起看电影、一起做饭、一起游戏、一起旅行,全家人在一起,做什么都好。“全家人在一起”,是一个努力,也是一个承诺,在现在的社会结构里,并不容易实行,但只要你愿意。
不知道四十年后,或者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后,宁宁和小福最记得他们的妈妈什么事?许多答案,只能耐心等待,让时间来说明。
我最记得我爸爸什么?我不但知道,而且还有很清楚的影像。三十几年前,爸爸在竹竿上绑条绳子,带我钓青蛙;他在后头追着,教我跨蹲在横杆上,歪着学骑大人的脚踏车……那些影像,无关乎华丽和多寡,只有浓浓的想念和舍不得。
我和全天下有爸爸爱、或曾有爸爸爱的大人和小孩一样,我们都是幸运的。爱我们的爸爸,给了我们记忆,给了我们想念,给了我们舍不得。有人让我们这样想念和舍不得,那就是幸福。
孩子记得的你,将直接影响到他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和父母。而孩子会记得的你,没有人能替你做这门功课。你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暖的、是挑剔的、是宽容的、是欢乐的、是常为他人着想的、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只有你能定义。
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:
回复“276”查看《爸爸陪伴孩子是个技术活,永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》
回复“431”查看《爸爸应该教孩子的十件事》
回复“631”查看《爸爸们,别让“去,问妈妈”成为口头禅》
回复“279”查看《用了八年时间我终于回答了孩子三岁时的提问》
回复“481”查看《每位父亲都应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》